联系我们
联系人:陈经理
移动电话:17312279089
移动电话:13853610277(微信同号)
固定电话:0536-8721899
官方QQ:82416589
邮箱:1064524519@QQ.com 

行业资讯

新的CE认证EMC指令如何影响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

*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表时间: 2020-08-12 14:48:55 * 浏览: 0

2014年3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新的电磁兼容性(EMC)指令(第2014/30 /欧盟)。 EMC指令适用于广泛的产品,主要包括家用无线电和电视接收机,移动无线电设备,医疗和科学设备,家用电器和家用电子设备,教学电子设备,无线电和电视传输设备,工业制造设备,移动无线电通信以及商用无线电话设备,信息技术设备,航空和海上无线电设备,通信网络设备和仪器,通用灯和荧光灯。根据规定,从2016年4月20日起,市场上销售的所有产品必须符合新的EMC指令。新EMC指令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新指令阐明了所涵盖的设备类型以及各经济运营商的义务和责任。 。经济运营商包括制造商,分销商,进口商及其授权代表。新指令要求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必须满足认证要求,并且经济操作员对产品负责,以便市场监管者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做出响应。可以确定具体的责任方。新指令加强了对文档的要求。需要将设计概念和制造图像以及组件方案,子装配体和原理添加到技术文档中。另外,有必要对其进行描述和解释,以便操作员能够正确理解这些图像和解决方案,并正确操作设备。新指令引入了两种类型的合格认证程序,并规定了通知合格评定机构的详细要求,包括通知主管当局和合格评定机构的要求和义务。在执行新指令之后,已根据旧指令获得CE认证的产品或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必须根据新指令重新进行认证,然后才能继续销售。新指令指出,成员国有权设定罚款。对于不符合该指令要求的产品,可以采取所有必要的措施,包括将产品的不合格通知欧盟和所有成员国,并促使相关经济经营者采取纠正措施。在市场上销售,例如召回或退出市场。测试的最高频率越来越高,覆盖的频域越来越宽。认证有新趋势。制造商不仅必须提供合格的样品,还必须控制产品的一致性。中国出口状况分析欧洲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1世纪以来,中国已成为欧盟最大的进口贸易伙伴。尽管一些中国机电产品制造商已经成功开拓了欧洲市场,但技术贸易措施一直是向欧洲出口机电产品的最大障碍,许多产品已被欧盟强制召回。在认知层面,该调查发现,大多数公司都落后于欧盟新的EMC指令,许多公司甚至都不知道欧盟已经发布了新的EMC指令。新指令即将实施,公司响应新指令的时间非常紧迫。同时,由于技术开发水平的差异,许多公司在对新指令的理解和理解上存在一定差距。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新指令,很容易导致欧洲产品输出受阻。在技术层面上,中国目前的合规情况通常不尽人意。以出口到欧盟的CE认证为例,许多制造商都获得了获得证书的认证,并且产品通常会到达欧盟海关,并且他们只能找到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因为没有证书就无法通过海关。如果测试失败,为了获得证书,公司仅对样品进行纠正。因为这是不可能的由于已经到达欧盟港口,因此有可能对产品批次进行任何更改,因此整批出口产品均不符合要求。也有一些公司不保持认证产品和批量产品的一致性。一旦这些产品无法在欧洲市场进行抽查和测试,它们将遭受巨额罚款,公司将面临巨大损失。在法律层面上,中国的大多数机电产品标准是从欧洲或国际标准翻译而来,平均比欧洲或国际标准滞后2至5年。此外,就测试条件而言,中国实验室操作的标准化与测试人员对国外标准的理解的深度,经验和稳定性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大多数机电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安全性较低,而且大多数都以低价获得订单。新指令的实施迫使产品技术相对落后且无法满足新指令要求的公司升级其技术,提高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对策和建议为了有效应对新的EMC指令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提高对欧洲产品的合规性,促进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建议制造公司:首先,尽快掌握新的EMC指令。要求。建立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认证工作,以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满足目标市场准入要求;其二是跟踪支持的协调标准的发布,研究新标准的要求,建立满足产品一致性控制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第三,加强科研和创新能力,开发核心技术,加强研发环节,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新指令的影响。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建议地方政府:一是采取措施规范机电产品出口秩序,限制低价企业的恶性竞争,确保生产企业的整体利润;二是提供认证协助,并给予企业欧盟CE认证,EMCmark认证支持,在国外宣传认证程序,要求和价格,并积极协调和解决企业认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建议检验检疫部门:一是跟踪配套标准的发布情况,研究新标准的要求,二是建立信息交流和信息发布预警机制,努力解决信息质量差,信息公开的问题。公司应对技术措施时信息渠道不畅指导企业及时响应,第三是充分发挥检验检疫部门对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深刻理解,为企业提供标准跟踪指南,产品质量测试以及与新欧盟指令相关的合规性评估和咨询等服务促进了中国机电行业的壮大。